close
剛看完整本書的時候,其實有點惆悵
有太多會讓人思考創作這條路及留學這條路的段落
然後也開始久違的抄寫佳句在筆記本上.
我們在謎中徬徨尋找急著遇見未知,
所以人生才有了故事.
兩個時空不約而同的笑,如果後來都能轉化為關懷,
也許我的記得和畫就有了意義.
影像經過時間,自動將不需要的都抽離了,
只剩下銘記的印象.
其中有一段 讓我想起前陣子的我也是這樣
我是兩個我,
一個是不明所以看著虛弱的我,
一個則是好端端清醒的我,
"你是真的病了嗎?"
我問我.
一段文字如果能夠觸動人心,引起相同的共鳴,
那就真的是一段相當了不起的寫作了.
再來是同為創作路上的一段冥想:
堅持是什麼滋味呢?
信念是怎樣的信心呢?
沒有信念創作,
應該就無所謂堅持;
沒有堅持,應該就無所謂方向;
沒有方向,就沒風格.
畢業後,我們都還是一樣是那個拎著畫袋,
迷失在大環境裡的尋夢人吧.
在創作這條路上,每次在做設計發想時總是處處碰撞
今天撞見了靈感沒?還是只能在空白的畫紙上磕頭
每次當自己又畫出一樣的設計時
就會覺得自己好像又在躊躇不前,卡在一個尷尬的地位
創作的原點究竟該是哪裡的問題,我想,應該就是看看哪裡放最多心就是那裡.
看到這句話時突然又覺得有那麼一點豁然開朗
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的這兩年
李瑾倫想要找的是能在大海裡悠游汪洋的指北針
所以她走出了自己的圈圈之外 去看了外面的世界
那麼,現在在台南剩不到兩年的我
能在做些什麼呢?
全站熱搜